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4 lines (30 loc) · 4.4 KB

面向自由追问.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4 lines (30 loc) · 4.4 KB

面向自由追问

Tags: Business, Clan

为什么一旦自己创业了,很难再回到公司去坐班?

这里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你为什么要寻找一个现象的机制?

出现了一个现象,你苦苦追问它的机制,你是打算拿到这个答案来干什么?

是要拿来证明“我没做错什么”吗?拿来证明“我现在什么也不需要改变”吗?——这就是所谓“面向安慰的探索”。

与此对立的,是“面向自由的探索”——也就是之所以要研究清楚一个问题的机制,是为了寻找干预和利用这个机制的方法,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选择自由、更大的未来可能。

同样是研究经济规律,前者总在关心如何证明自己的挣扎是徒劳的、什么什么阶层是无可救药的,而后者在关心如何引入新的因素和策略,让同样的游戏有不同的结果。

越是面向前者,人会越来越深陷绝望中——因为自我安慰的另一面就是“没有改进的余地了”,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死亡。

也是面向后者,你的探索才越是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而生命就是被兑现的自由,生命力就是可能性的总和

面向自由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

换言之,当你研究一个问题,你要以“得到新的可能”为目标,永远的以此为目标。

真正能安慰你的,绝不是“当初我什么也没做错”,而是“未来我有很多可能”。

这一点原则应用到这个问题上来,其实方向是很分明的——研究“创过业就很难做员工”这一现象的原因,一定要最后落足到“如何确保我创过业还能再次做到安心做员工”上来,因为这相对“创过业就做不了员工”是更大的自由,是更广阔的生命。

研究这个现象的成因,应该是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在自己身上复现,而不是用来感叹“当初打工的我真傻,现在创业的我真明智”。

如果走后一条路,那么你等于为了这个“现在我真明智”的快感而抛弃了自己的一种可做的选择。

这个快感你不见得能享受多久,但你所为此出卖的这个选择,到了对景时可能会掐住你的脖子让你淹死。

“创业后就不能安心上班”,追根到底是一种不健康、一种失能、一种损失,不是吗?

“创过业,仍然能安心上班”当然绝对的优于“创过业就不能安心上班”——无论你曾经辉煌的事业赚到过多少钱都一样,不是吗?

其实所谓的“打工”,本身就是“创业”。它只是以“定时前往甲方场地提供服务”为形式而已。如果一个人把“打工”理解为“被奴役”、“被剥削”,意味着ta对何谓专业 / 职业 / 事业并没有足够深刻的了解,把对公账户、发票、办公室、名片这些外部特征称为了“业”。

这其实是一个荒腔走板的误解,势必会导致当事人为这个“业”态支付过高的成本,花费过多的心力。这对成功的撑住一个局面是极端不利的。

你在“职场”你已经在经营业务了,你在求职时本身就是在销售你的服务,你的“劳动合同”本身就是甲方采购。

如果你嫌甲方的买方优势过于强大,这为什么可以用“完全换一个业务领域、换一个营业模式”的方法解决?

注意,这里没说一定不能解决,这里说的是为什么“换一个业务领域和营业样式”一定是正面的改善?

你自问过这个问题吗?

你经营面向单个大客户的文员服务,收入微薄,体验不佳,为什么换成“面向不特定用户提供奶茶调配服务”就肯定会比前者更好?你有什么依据认定你在后一个业务上有比前一个业务显著的优势吗?

能解开这个问题,你当然可以换一个业务经营,但这不叫做“原来在上班,现在出来创业”,而是“以前经营面向大客户的ToB业务,现在经营ToC业务”。

你的“业”在你受聘时已经“创”过了。

实际上最有效的创业方式是在服务好一家大客户的基础上,想办法把你的业务封装起来,扩展到第二第三第四家客户,而不是跑去配奶茶、卖红酒。

“因为上班不爽 / 不适应,所以创业换一下心情”是最恶劣、伤亡率最高的“创业”模式之一,非常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