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Science
读博读傻是种怎样的体验?
博士的“傻”其实有一种共同的本质:
一般人倾向解决困扰,博士习惯性的倾向解决问题。
解决困扰是痛苦导向的,是基于体感和直觉的。胜在理论上的“立竿见影”和“直奔主题”。
解决问题则涉及到归纳现象、抽象概念、厘清机制、建立方法、检验方法、得出结论这整个流程。
其结果往往是在一个综合性的现象中找到了一个主导性的矛盾和一堆连带性矛盾。从这里博士们会兵分两路——
一路还记得自己要干嘛,于是丢掉连带性矛盾专攻主要矛盾,从而产生了一套解决主要矛盾的、可以有效检验的系统性方法。但往往得出这个方法后就不想往后做“检验有效性”和“得出结论”这个步骤了。因为这个方法没有学术价值,实际上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应用性创新,即使市场化也没有技术壁垒。
另一路则从这一堆矛盾中被那些看上去最特异、最新奇的吸引,开始本能的盘算这是不是有机会做论文。
而上述两条路线都可能指向“两眼发直、心不在焉、硬盘灯不停闪烁、散热风扇飞转”,最后却没有解决直接导致痛感的具体困扰。
要解决这个问题,项目业主——也就是受困扰者自己需要自己抽象和分解课题,然后将分解出来的课题分配给博士去解决。
比如让ta解决“不依赖阳光和电源的织物脱水方法”问题,而不是“买个烂房子阳台不通风背光还没电,我不管,以后晾衣服你负责”。